脚部皮炎别大意,可能是真菌感染
来源: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 
温馨提醒:如果手机网络不稳定,请点击一键通话按钮,与在线客服沟通
24小时免费咨询
脚部皮肤长期处于潮湿、闷热的环境中,是细菌和真菌的“温床”。当脚部出现红斑、脱屑、瘙痒,甚至水疱、糜烂时,许多人会误以为是普通皮炎,随意涂抹药膏或忽视不管。然而,这些症状可能是真菌感染的信号,若未及时干预,感染可能扩散至趾缝、脚底甚至指甲,引发更顽固的足癣(俗称“脚气”)或灰指甲,不仅影响生活质量,还可能通过共用物品传染给他人。
真菌感染引发的脚部皮炎,症状具有明显特征。初期多表现为足缘、趾缝或脚底的红斑,伴随针尖至米粒大小的水疱,疱壁厚且内容物清澈,瘙痒感在夜间或温暖环境下加重。若抓挠导致水疱破裂,会形成潮湿的糜烂面,伴随渗液和异味;长期反复感染者,脚底皮肤会逐渐增厚、粗糙,出现鳞屑性脱皮,如同“鞋印”般的纹路。与普通皮炎(如接触性皮炎)相比,真菌感染的皮疹边界更清晰,且多对称分布,夏季加重、冬季减轻的规律性更明显。
真菌的“藏身之处”往往被忽视。公共浴室的拖鞋、游泳池边、健身房的瑜伽垫,甚至家中的共用毛巾,都可能携带真菌孢子。当脚部皮肤有微小破损或免疫力下降时,真菌便趁机侵入。此外,长期穿不透气的鞋袜、脚部出汗多未及时清洁,或与宠物亲密接触,也会增加感染风险。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人误将真菌感染当作“湿疹”,自行使用激素类药膏,虽能暂时缓解瘙痒,却会抑制局部免疫,反而助长真菌繁殖,导致病情加重。
应对真菌性脚部皮炎,需从“阻断传播+规范护理”入手。发现症状后,应避免与他人共用鞋袜、毛巾,防止交叉感染;保持脚部干燥,每日用温水清洗后彻底擦干,尤其是趾缝;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袜和鞋,定期晾晒鞋袜,必要时使用抑菌喷雾。若症状较轻,可尝试外用抗真菌药膏(如含特比萘芬、克霉唑成分的产品),每日涂抹2次,坚持2-4周;若症状持续或加重,需及时调整护理方式,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。
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提醒您:脚部皮炎若伴随水疱、糜烂或反复发作,需警惕真菌感染可能,日常避免赤脚接触公共区域地面,保持脚部清洁干燥。若自行护理2周后症状未缓解,或出现指甲增厚、变色,建议及时记录症状变化,为后续护理提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