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菌性毛囊炎:为什么越挠越严重?
来源: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 
温馨提醒:如果手机网络不稳定,请点击一键通话按钮,与在线客服沟通
24小时免费咨询
真菌性毛囊炎是一种由马拉色菌等真菌引起的毛囊感染性疾病,常见于皮脂腺分布密集的部位,比如胸背部、颈部等。不少患者发现,患处瘙痒难耐,忍不住抓挠后,症状不仅没有缓解,反而愈发严重,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病理机制。
从皮肤屏障功能来看,真菌性毛囊炎本身就破坏了皮肤的天然保护层。正常情况下,皮肤角质层像一道坚固的城墙,能阻挡外界病菌入侵。但感染真菌后,毛囊周围的角质层结构被破坏,变得疏松脆弱。此时抓挠,指甲的机械摩擦会进一步撕裂表皮,使皮肤屏障彻底崩溃。真菌便趁机深入真皮层,在那里大量繁殖,导致感染范围扩大,原本局限的皮疹可能迅速蔓延至周围健康皮肤,形成更大面积的感染区域。
抓挠还会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。当皮肤被抓破,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防御机制,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,如组胺、白三烯等。这些物质虽然旨在清除病原体,但同时也会刺激神经末梢,使瘙痒感急剧增强。患者为了缓解瘙痒,往往会更加用力地抓挠,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:抓挠引发更强的免疫反应,免疫反应又加重瘙痒,瘙痒再促使抓挠。如此反复,炎症不断加重,皮疹也会变得更加红肿、疼痛,甚至出现脓疱。
真菌的传播特性也是导致越挠越严重的原因之一。真菌具有很强的黏附性和传播性,它们可以通过皮肤破损处附着在指甲上。当患者抓挠患处后,再用手触摸身体其他部位,真菌就可能随之传播,引发新的感染。比如,从背部抓挠后,不经意间摸了摸面部,就可能导致面部也出现真菌性毛囊炎。而且,真菌在适宜的环境下繁殖速度极快,一旦传播到新的部位,很快就会形成新的病灶。
此外,抓挠还可能引发继发性细菌感染。真菌性毛囊炎患者的皮肤本就处于受损状态,抵抗力下降。抓挠造成的伤口为细菌提供了入侵的通道,如果此时环境不卫生,细菌很容易在伤口处滋生,引发细菌感染。与单纯的真菌感染相比,混合感染的症状更为严重,治疗难度也更大,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、局部化脓等症状,恢复时间也会明显延长。
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提醒您:真菌性毛囊炎患者切勿抓挠患处,以免加重病情。若瘙痒症状明显,可尝试用干净的冷毛巾轻轻敷在患处,缓解不适。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加重趋势,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,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情,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。